當前位置:車之旅自駕游資訊網(wǎng) -> 自駕攻略 -> 自駕攻略
上海老城廂里,說不完的故事:城隍廟游覽全攻略
2012-04-19 16:13:12 來源: 作者: 【大 中 小】
上海老街
上海老街,原名方浜中路 ,西起河南南路 ,東至人民路 ,全長825米,由西到東的建筑風格和業(yè)態(tài)布局展示了老上海 從明清向民國直至西洋文化涌入時期的一段歷史文化的演變。全街的商業(yè)經(jīng)營以傳統(tǒng)特色行業(yè)為主流,突出傳統(tǒng)民俗文化,營造海派文化氛圍。
上海老街以館驛街為界分為東西兩段,東段經(jīng)過裝飾和改造,保留了清末民國初年的民居特色,老街兩側恢復了花格窗、排門板、范氏欄桿、落地搖桿門等,再配以屋頂上的飛檐翹角,花邊滴水和馬頭墻。西段的房屋外立面 仿明清建筑,突出上海老城廂 的民俗風情,黛瓦粉墻,紅柱飛檐。
上海老街重現(xiàn)了童涵春、老同盛、吳良材、萬有全 、裘天寶、老上海茶館 、德順酒菜館、春風得意樓 、西施豆腐房、丁娘子布莊、榮順館、博印堂等百年老店,同時開設丹鳳茶樓、名醫(yī)堂等富有傳統(tǒng)特色的商鋪。它和北側的“明星街”一起向您呈現(xiàn)出老上海商旅百業(yè)、市井百態(tài)的一幅“清明上河圖”。
福佑路 關鍵詞:上海的“義烏”
1.福民商廈
福民商廈——位于上海繁華的城隍廟商圈內,位于上海著名的城隍廟福佑路小商品一條街,毗鄰福佑商廈 ,北靠人民路,西近麗水路 ,遠望可見黃浦江外灘 ,東至安仁路。交通便捷,商業(yè)繁華。以經(jīng)營各類琳瑯滿目的小商品而聞名海內外,是廣大客商和旅游者的購物好去處。
地址:福佑路223號
2.福佑路清真寺
中國伊斯蘭教清真寺。清代同治九年(1870)創(chuàng)建,稱穿心街 禮拜寺、清真北寺,20世紀30年代又稱穿心街回教堂 。坐落在上海南市區(qū)老北門 福佑路。臨街坐南朝北,占地面積1.76畝。清光緒二十五年(1900)和三十一年(1905)復由上海穆斯林哈少夫、金子云、蔣星階等兩次集資購地,進行擴建整飾。1936年前臨街平房改建為三層鋼骨水泥結構樓房1幢,樓頂平臺建有望月樓亭。樓內設教長室、圖書室、會議廳、沐浴水房等。寺大門北向,為拱形花格鐵門,門額嵌“清真寺”3個金字,內照壁書有阿拉伯文“色蘭”字樣。穿過內門為東西長方形庭院,庭院北側為水房,南側是3進禮拜大殿,為中國宮殿式木構廳堂建筑,面積約450平方米。殿頂明三暗五,梁椽交錯,繪有各種花紋圖案和鏤空花雕,殿周圍為花格欄柵玻璃格子窗,雕花落地格子門。正面是綠色瓷磚窯門,上有經(jīng)文和木雕“清真言”直匾兩塊。二殿、三殿梁柱懸有經(jīng)文橫幅,兩邊掛紅木宮燈,殿內置有中堂經(jīng)文條幅,以及經(jīng)文香爐、香案、花瓶等陳設。該寺曾為上海穆斯林政治、宗教和文化活動中心。1932年秋,上海穆斯林開展的一次聲勢浩大的反對侮辱伊斯蘭教案的斗爭,其指揮中心即在該寺。中國伊斯蘭教著名學者、教育家、大阿訇達浦生曾任該寺教長。1905年上海穿—心街清真務本堂和1909年上海清真董事會均成立于此。1911年4月成立的上海清真商團營部亦設在該寺內。
小吃 關鍵詞:回味
大凡來上海的中外游客,大都要到老城隍廟走走。在老城隍廟內,匯集了眾多的上海地方小吃,綠波廊的特色點心,松月樓的素菜包,桂花廳的鴿蛋圓子,松云樓的八寶飯,還有南翔小籠和酒釀圓子,真可稱得上是小吃王國了。
1.綠波廊的特色點心
綠波廊酒樓于明嘉靖年間開業(yè)。設于上海老城隍廟九曲橋畔,原名:樂圃閬茶樓。1978年改為餐廳,以經(jīng)營上海及蘇州風味菜點為特色。主要名菜名點有扇形甩水、生爆鱔背、蘿卜絲酥餅。1986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游覽老城隍廟和豫園時,在該店品嘗了各式點心后,稱贊說:“技藝精巧”。
現(xiàn)在系國家特級酒家、上海涉外旅游定點餐館,以經(jīng)營上海菜、上海點心、魚翅、蟹宴四大系列品牌著稱,菜點清新秀美、溫文爾雅、風味多樣、富有時代特色,蜚聲海內外。
2.王家沙點心店
“老虎腳爪”、梅花糕、蟹殼黃……這些上海傳統(tǒng)美食回來了!日前,地處南京西路王家沙點心店的攤位前,圍著不少聞訊而來的消費者。據(jù)悉,下一步,香脆餅、桂花糖粥、酒釀米飯餅、蔥油餅等這些或已絕跡,或只有在小攤上才看到,味道走樣不少的上海正宗名小吃,有望在王家沙總店及它在該市的7家連鎖門店集體亮相。
其實,人們記憶中的“上海味道”又豈止“老虎腳爪”、湯卷(烏青魚肚)、禿肺(烏青魚肝)、三蝦面(蝦腰、蝦腦、蝦子)、糟缽斗、蜜汁小排、紅燒劃水、八寶鴨、松鼠大黃魚……為了讓上海這樣一座國際大都市有著與其經(jīng)濟發(fā)展水平相匹配的經(jīng)典“味道”,從今年開始,一個名叫“振興上海菜”的計劃正在本市餐飲行業(yè)悄然啟動。滬上一些以經(jīng)典上海菜為招牌菜的老字號———老飯店、綠波廊、功德林、王寶和、王家沙、梅龍鎮(zhèn)酒家、小紹興等,以及改革開放以后涌現(xiàn)出來的海派餐飲企業(yè)梅園村、來天華、和記小菜、小南國、美林閣、蘇浙匯、名軒等積極響應。
振興上海菜,人才斷層問題最現(xiàn)實。為此王家沙派出多路人馬,在該市及周邊地區(qū)遍尋那些點心“老法師”。73歲高齡的丁師傅,16歲開始做學徒,在虹口區(qū)的飲食行業(yè)做了一輩子“老虎腳爪”,這次,他毛遂自薦來到王家沙,烘烤用的爐子也由他親自設計;一對在七寶鎮(zhèn)上做了多年梅花糕的師徒也被王家沙覓來。如今,他倆做的梅花糕一天可以銷售四五百只!笆⒗疵娲笸酢毙獦I(yè)時,王家沙聘請來了該店的廚師,以肉絲黃芽菜春卷當招牌菜的“紅榴村”歇業(yè)時,王家沙也將那里的師傅請進門,他們還覓到“紅甜心”做特色面的師傅,改良創(chuàng)新后專門供應上海灘最細的湯面,還有來自無錫的老師傅,將來門店現(xiàn)場蒸、煎、炸赤豆糕……
3.湖心亭茶樓
湖心亭系明代嘉靖年間由四川布政司潘允端所構筑,屬豫園內景之一,名曰鳧佚亭。清乾隆十九年(1784年),布業(yè)商人祝韞輝、張輔臣等人集資在鳧佚亭舊址上改建成湖心亭,作為布商行人聚議事之場所。清咸豐五年(公元1885年)起開設茶樓,為上海最早的茶樓。初名也是軒,繼改為宛在軒,現(xiàn)仍恢復湖心亭舊名。
湖心亭茶樓能容納200余人品茶,古樸典雅的設備布置,極富民族傳統(tǒng)特色;供應的各式名茶(有配套茶食),水質經(jīng)凈化礦化處理,清澈甘甜,不同一般。茶樓設有專業(yè)茶藝表演隊。每周一下午,還可欣賞到江南絲竹優(yōu)美的樂曲。從在亭中品茗賞景,別具一番情趣。茶樓每天吸引著大量中外游客,還曾接待過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等許多國家元首和中外知名人士。小小茶樓已成為上海市接待元首級國賓的特色場所,其知名度蜚聲海內外。
4.寧波湯團店
已有80余年歷史的“缸鴨狗”豬油湯團,可謂是寧波湯團的代名詞。它是在傳承當?shù)鼐哂?00多年歷史的民間傳統(tǒng)湯團制作工藝的基礎上,對加工、選料、配方和工藝制作進行了提升,形成一套獨有的操作流程,其風味與眾不同。1993年,缸鴨狗湯團總店被國家有關部門授予“中華老字號”企業(yè);1997年,缸鴨狗湯團被評為“中華名小吃”。
在城隍廟,寧波湯團系用上等常熟糯米磨粉,以定點出產(chǎn)的黑芝麻、剝皮的板油和打成粉的白砂糖,拌透后腌成餡心,再由點心師們一只只手工搓成。平日的銷售量超過1萬只,到了三大節(jié)令多達七八萬只。
煮湯團,但見兩口大鐵鍋,一只只湯團在沸水里煮熟后浮起,再被撈到清水里漂,皮子不破不爛,外形美觀。輕輕一咬,香甜的芝麻餡心便緩緩溢出。
豫園
豫園是上海著名的古典園林,也是一座有400多年歷史的江南古典園林,是國務院認定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它位于南市區(qū)城隍廟的北面,占地面積2萬平方米,由明代四川布政司潘允端為孝敬父母而造,其名取意于“愉悅雙親,頤養(yǎng)天年”。
豫園始建于明嘉靖年三十八年,是一座融合了我國明清兩代園林藝術的名園,素有“城市山林”之譽,又有“奇秀甲于東南”之說。
園林面積雖小,但布局曲折,有亭、臺、樓、閣、假山、池塘等,景致各有不同,具有以小見大的特色。每一處景致都代表著明清兩代南方園林建筑藝術的精華。全園40余處景觀被蜿蜒起伏的龍墻、曲折通幽的回廊,以及形狀各異的花草巧妙分隔,形成一步一景、步步皆景的奇妙特色。豫園大戲臺是豫園古建筑中的精品,也是上,F(xiàn)存最古老、保存最完整的戲臺。
游完了豫園,不能不去旁邊的豫園商場(也就是老城隍廟商場),那里可是聞名全國的小吃王國,游人們盡可在此品嘗各類上海本地以及全國各地的風味小吃。
豫園的九曲橋:
豫園九曲橋位于江南名園-上海豫園外的荷花塘上,與多角組合型的湖心亭相連。它小巧、典雅、別致,建于清乾隆年間,迄今已有兩百年的歷史。此橋原為木橋,二十世紀20年代因火災而改建為水泥橋。九曲橋,三步一折,五步一曲,移步異景,饒有情趣。按我國的傳統(tǒng)習慣,九是陽數(shù)中最高的數(shù),具有吉利之意,故曲橋常取名“九曲”,也是取其吉祥如意之意。民間更是流傳著“兒童走九曲,幸運久久久;學子走九曲、考分九十九;情侶走九曲,天長而地久;老翁走九曲,活到九十九”的民謠。
前來豫園九曲橋觀光的海外游客絡繹不絕,其中一位指著地上的地磚畫問導游,見附圖。這是按一年12個月每個月有一種代表花,做成的地磚。只是細心的人才會發(fā)現(xiàn)腳下的風景。
Tags:責任編輯:車之旅
1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