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小G非常糾結(jié)。小G是小編的大學同學,現(xiàn)在與父母同住,剛剛生小BABY,他準備買一輛大空間的車,以實現(xiàn)經(jīng)常帶小BABY出行和偶爾全家五口出游的需求。由于要為小BABY的未來教育儲蓄,所以他將目標鎖定在10萬左右的中級車上。但,因為10萬左右中級車實在太多,尤其是各種車型尺寸參數(shù)基本都相同,他有種“亂花漸欲迷人眼”之惑,不知該如何抉擇。
小G知道小編剛剛買了一輛中級車,所以特來向我咨詢。小編經(jīng)過深思熟慮后,以自己的新領(lǐng)動為例,向他詳細介紹該如何衡量一款車的空間大小,和如何正確地評價一輛車的空間感。
多維衡量車內(nèi)空間,有手就行!
與大部分人一樣,小G知道軸距決定車內(nèi)乘坐空間,但卻不知道汽車也有“建筑面積”和“使用面積”,相同軸距的車,使用空間差異極大。
小G身高183厘米,是標準的山東大漢,每次看到他縮著脖子蜷著腿坐在車里委屈一路,小編都要心疼他三分鐘。所以,小編首先教小G“化掌為尺”測量車內(nèi)空間,以在經(jīng)過比較后,找到最適合他的大空間車。
小編讓小G先將前排座椅調(diào)整至舒適位置,然后將手放到頭頂,測量頭頂與車頂?shù)木嚯x。乘坐舒適與否的判斷標準是三指,只要達到三指,就算頭部來回晃動、戴帽子,頭頂也不會與車頂親密接觸,頭部舒適性得到完美保障。如果能像新領(lǐng)動一樣,讓身高達183cm的駕乘者依然有超過三指的距離,那就更完美。
隨后,教小G測量的是小編對新領(lǐng)動最得意和最常向朋友吹噓的地方:后排腿部空間。小編先讓小G保持前排座椅的位置不變,然后坐到后排,用拳頭測量膝蓋與前排座椅的距離。腿部舒適與否的判斷標準是一拳距離即為不錯,當然如果能夠達到新領(lǐng)動那般讓人“葛優(yōu)躺”的程度則更佳。
懂你的需求才是真的大空間
對于一般家庭,可以裝三、四個大行李箱的后備箱應付日常出行肯定綽綽有余,但這對于需要帶眾多小BABY物品出游的小G而言,顯然不夠。
所以,小編特意向他強調(diào)了幾樣能夠讓空間倍增的設(shè)計。以新領(lǐng)動為例,其后排座椅即可以全部放倒,也可以按4/6比例放倒。小編特意為小G演示了使用方式,在帶小BABY出行時,兒童座椅安裝在后排座椅一側(cè),另一側(cè)后排座椅放倒,這樣可以讓后備廂儲物空間倍增,即可以讓小BABY安全出行,也可以輕松裝下海量小BABY出行套裝,嬰兒推車、奶瓶、水杯、搖鈴、小被子、各種球、替換衣物、紙尿褲、紙巾、水......
是否有足夠的儲物箱/格/槽/空/袋/架也關(guān)系到駕乘的空間感受。如:門上杯架、中央扶手儲物箱、后排中央扶手儲物格等等,試想如果沒有這些貼心的小設(shè)計,物品雜亂地堆在車內(nèi),那會是什么感受?
除了這種懂“人心”、可以調(diào)節(jié)不同使用空間的設(shè)計外,乘坐舒適性也是空間感的重要判斷標準,其中以后排空調(diào)出風口和后排中間座椅頭枕為甚。這些不起眼的配置,是小G等初級駕駛者最容易忽略但也最能提升家人乘坐舒適性的地方。如:很多車后排中央座椅都沒有配備頭枕,在長途出行時,“爭”得中央“C位”的乘坐者需要長時間支撐著脖子,忍受左右搖擺的酸楚,這樣的空間只能用“雞肋”來形容。
最后,當小G看到小編演示戴著智能手環(huán)靠近車門車鎖自動開啟、走到車后不用手操作后備廂自動開啟時,他眼中充滿了好奇與驚喜。我知道我與他之間除了同學、朋友的關(guān)系之外,將會再增加一層車友的關(guān)系。我想以后,我們就可以駕駛著各自的新領(lǐng)動,帶著家人和大批物品一起去郊游了。